Blog – 美国新闻中心

【中国国家文物局追回68件流失英国文物】【美国新闻中心】 11/18/2020 洛杉矶报道 中国时间11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68件流失英国文物成功追索回国相关情况。 据澎湃新闻报道,新追索回的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整体来看,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一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回归文物 在介绍这批文物的追索流程时,关强介绍说,自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国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历时10个月,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这批文物的回归,为我国政府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 始自1995年的文物故事 这批文物的故事要从1995年开始讲起,1995年2月,英警方向我驻英使馆通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国家文物局初步鉴定为我禁止出境文物。当年3月,英警方实施“水烛行动”,截获扣押嫌疑人运抵英国的大量文物。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为走私中国文物。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展开追索。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迫于中方压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8月,该案另一名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和解,归还7件文物。但该案中一名文物购买人拒绝参与协商谈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国家文物局始终未放弃追索,与我驻英国使馆、英国警方保持联系,长期关注进展。 202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联系我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批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主动提出希望将该批文物归还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重启追索机制,拟定追索方案,组织专家鉴定,形成追索清单,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下简称“1970年公约”),向英方发出追索函,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7月29日,我驻英使馆公使衔参赞于芃带队赴英方仓库现场清点,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追索文物共68件,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同意全部归还。 疫情之下,国家文物局调整工作方式,采取“委托使馆接收、国内点交核实”方式统筹推进,周密制定文物回运方案,委托专业机构办理出境许可,量身定制包装,协调返程航班,确保文物安全。北京海关下属中关村海关一日内办结免税入境流程。10月16日,国家文物局授权我驻英国使馆,与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进行文物移交,签署文物接收确认书。10月19日上午,刘晓明大使举行线上文物返还移交仪式,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当晚,我驻英国使馆专人护送文物至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文物启运回国。 10月20日下午,文物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38次航班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海关在停机坪即时查验,予以通关便利,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三家直属单位分工协作,连夜完成文物查验并点交入库。21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 68件文物:精美而罕见 发布会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与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邓超一同回答记者提问。 邓超介绍,文物抵京后,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组织进行了实物鉴定。经专家讨论研究,该批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文物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春秋战国一直清代;二是产地分布广,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地均有所见;三是器型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比如1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盘,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七星盘是唐代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1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及器盖,从胎釉及工艺来看,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个墓葬,极为难得,现将其归为成组文物。 唐代七星盘 一匹元明时期的石雕马,对比贵州遵义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类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类似的出土釉陶,认定其为西南地区所出土的元明时期石雕制品,地域特征明显,非常少见。...

【美国联邦航空局批准已停飞一年波音737 Max再次飞行】【美国新闻中心】 11/18/2020 洛杉矶报道 据NBC新闻报道,波音公司说,这不是庆祝的日子,而是要记住所有丧生和遭受这些悲剧影响的家庭。 2019年7月1日,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波音机场停飞的波音737 MAX飞机停飞。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周三表示,将对波音737 Max进行重新认证,这是在两次致命的海外坠机事故后该飞机停飞后两年的换领之路的终点。 波音737 Max(麦克斯)飞机于2018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狮航撞机事故,造成189人死亡后,于2019年3月在全球范围内着陆。五个月后,起飞后不久,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坠机事故,造成机上所有157人死亡。 去年9月,美国众议院的一份调查报告将飞机制造商和联邦航空局(FAA)指责为“反复出现的严重故障”。 众议院运输和基础设施委员会的报告说,致命的坠机事件是“波音工程师一系列错误的技术假设的可怕结果,波音公司管理层缺乏透明度,以及联邦航空局的监督严重不足,” 。 波音公司在报告发布后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致力于开展这项工作”是必要的。 空速指示器出现故障,将错误的数据馈送到飞机的计算机上,从而导致了一个名为“ MCAS”或“机动特性增强系统”的软件系统,其意图是将机头压低,以防止飞行员无意中提起并造成失速, 两架飞机都陷入致命的鼻子俯冲。 坠机事故“是波音工程师一系列错误的技术假设的可怕结果,波音管理层的透明度缺乏透明度,FAA的监督严重不足——FAA的监管俘获的有害结果 尊重其对波音公司进行有效监督并确保飞行公众安全的责任。”国会报告说。...

【辉瑞称95%的疫苗有效,开箱三分钟失效,将在几天内获FDA的批准】【美国新闻中心】 11/18/2020 洛杉矶报道 据多家美媒报道,美国辉瑞生物科技公司星期三说,它与德国公BioNTech合作开发的COVID-19疫苗的试验数据的最终评估表明,它的有效性为95%,并将“在几天之内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 对于一个急于扭转这种冠状病毒大流行趋势的世界来说,这是最新的充满希望的新闻,这种大流行已经在全球杀死了130万人,仅在美国就杀死了25万人。 美国辉瑞公司在星期三早些时候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该疫苗的功效“在年龄,性别,种族和族裔人口统计方面都是一致的”,而且两个月后的试验数据已达到FDA规定的标准,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和疫苗的功能。 这家美国生物医学制药巨头说:“辉瑞和BioNTech计划根据迄今为止收集到的全部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在几天之内向FDA提出EUA(紧急使用授权)的要求。” 辉瑞公司上周成为第一家宣称其配方具有极高功效的疫苗生产商,该公司称初步数据显示,它在预防新的冠状病毒感染方面有90%以上的有效性。 周三的宣布将这些结果与最终数据相结合,并通过匹配另一家美国疫苗生产商Moderna报告的初步功效数据使它们更加乐观,该公司希望不久后在美国寻求EUA。 辉瑞公司称,涉及43,000多人的3期人体试验表明,该疫苗“在所有人群中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未发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辉瑞公司称,唯一值得注意的副作用是3.8%的疫苗接种者感到疲劳,大约2%的头痛。 此外,疫苗生产面世后将有部分会运往欧洲以供应欧洲民众使用。大部分仍将留在美国,但运输的要求极严格,温度,时间和期限都将是运输公司的噩梦,而仅开箱后的三分钟使用限制时间对于医护人员又是巨大的挑战,能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出疫苗立即打进人体否则立即失效的苛刻要求,开箱后每箱是多少支,又必须要求有对等数量的民众上门来打,否则剩下的疫苗当即失效等近乎苛刻的要求,这都是所有人即将面临的困难。 从CBS新闻采访中,可以见到从运输,干冰冷藏以及如何快速使用都将是庞大,非常复杂而且紧张的问题,首先是这种疫苗只能使用低于100华氏以下的冷藏车运输,必须要在10天内到达目的地,打开盒子只能在三分钟内使用,三分钟后失效,采访视频中记者说到,就像那些电影里的特工人员只有30秒的时间一样高度紧张。 有关新冠疫苗的其他信息,UNC美国新闻中心将会更新后续报道,读者可敬请关注。

【UNC南加疫情简报】【美国新闻中心】 11/17/2020 洛杉矶报道 世界病例: 累计:55.3 M 恢复:35.6 M 死亡:1.33 M 全美当日新增:159,121 累计:11.4 M 死亡:248 K 加州:1.05 M  死亡:18,317 Los Angeles...

【洛县卫生局对外发布高级摘要】【美国新闻中心】 11/17/2020 下午6:20 洛杉矶报道 以下报告是洛杉矶县紧急行动中心的COVID-19灾难响应的高级摘要。  更新包括洛杉矶县警长部门和洛杉矶县消防局员工中确认的COVID-19阳性病例数。  请与您的家人,居民,市政,州和社区合作伙伴共享此信息。 请查看事件更新。 Los Angeles County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 COVID-19 Update - November 17, 2020...

(图片来自网络) 【前国务卿基辛格就中美关系严重警告拜登!】【美国新闻中心】 11/17/2020 洛杉矶报道 时隔一个多月,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度就改善中美关系发声。据彭博社消息,现年97岁的基辛格16日在彭博新经济论坛上呼吁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应迅速采取行动恢复美中沟通渠道,他警告说,否则“世界将陷入一场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除非(中美之间)出现某种合作行动的基础,否则世界将陷入一场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在基辛格看来,中美两国正逐渐朝着“对抗的方向发展”,在外交上采取了一种相互对抗的方式,“危险在于,某些危机将会发生,会从言语冲突升级为一场实际的军事冲突”,而当今的军事技术将使得危机“更难控制”。 基辛格认为,今年中美关系迅速恶化,“正滑向一场新冷战”,因此双方需就“无论发生任何冲突,双方都不会诉诸于军事冲突”达成一致。他表示,为此,中美两国应共同建立一种“制度体系”,让双方领导人指定其信任的代表保持联系。 报道称,基辛格希望,新冠疫情是中美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希望拜登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职后,能够将其作为两国之间开展政治对话的机会。“如果你把新冠疫情视作一个预警,某种程度上,各国在现实中大多是各自为战。但长远解决方案应该基于一定的全球基础(国际共识)。” 此外,基辛格表示,中美要了解对方的关切所在,中美双方领导人需要认识到,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大不相同,而这会使得双方的对话方式更加丰富。美国和中国从未与跟对方同等体量的国家打交道,“这是初次经历,我们必须阻止其(危机)转变成冲突,希望会有某些合作上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基辛格上月就曾呼吁美中为冲突设界限。他当时表示,美国和中国必须为日趋激烈的冲突设置界限,否则有可能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政治的不确定性局面。他还表示,美国必须意识到,它无法再在经济和战略上取得“单边优势”。 (来源:环球网)

【UNC快讯】【洛杉矶县再颁紧急居家令本周五生效】 【美国新闻中心】 11/17/2020 洛杉矶报道 洛杉矶县将实施更严格的保障措施和限制措施,以遏制COVID-19传播  从本星期五开始,随着COVID-19病例和住院治疗的显着增加,将实行新的限制:  从11月20日星期五开始,由于COVID-19病例和住院人数继续大幅增加,洛杉矶县将收紧大流行的保障措施和限制。 这些保障措施和限制措施保护了居民的公共健康和安全,以及他们在我们医院中接受服务的能力。  自11月初以来,COVID-19病例增加了一倍以上,住院时间从平均每天900例增加到同一时期的每天1000多次。  从本星期五开始生效的第一个措施是:  对于允许在室内经营的非必需企业(包括零售商店,办公室,个人护理服务),其占用量将被限制为最大容量的25%。  室外餐厅,啤酒厂和酿酒厂的顾客数量不得超过最大室外容量的50%。  卡房,室外迷你高尔夫球场,卡丁车和击球笼的客户数量将限制为最大室外容量的50%。  个人护理场所的服务只能由戴面罩的工作人员向戴面罩的顾客预约。  禁止要求客户或工作人员卸下面部遮盖物的服务,例如面部护理和剃须刀。  这些场所无法为客户提供食物和饮料。  餐馆,啤酒厂,酿酒厂,酒吧和所有其他非必需的零售场所必须从晚上10:00起关闭。 到凌晨6:00  户外聚会仍然是唯一获准的聚会,最多只能容纳15人,且最多可以容纳3个家庭。  将修改卫生官员命令以反映上述限制。...

【特朗普解雇美国国土安全局局长,其负责防御国外干预大选】 【美国新闻中心】 11/17/2020 洛杉矶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和《政客》刚刚消息,特朗普解雇了国土安全局局长,他拒绝了总统的选举阴谋论。 特朗普解雇了负责选举防御的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负责人 特朗普总统已解雇了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主管克里斯·克雷布斯(Chris Krebs),他负责领导捍卫上周大选免受外国干预,并拒绝了特朗普对选民欺诈的意见。  特朗普在星期二晚些时候的一条推文中宣布解雇这位负责外围工作的局长,称其“立即生效”。

【特朗普解雇了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局长,他拒绝了总统的选举阴谋论】 【美国新闻中心】 11/17/2020 洛杉矶报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报道,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发推宣布,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局长克里斯托弗∙克雷布斯(Chris Krebs)被解除职务,立即生效。 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表示:“克里斯·克雷布斯最近关于2020大选安全性的声明极其不准确,因为(选举)存在大量不正当行为和欺诈行为—包括‘死人投票’、投票观察员不被允许进入投票站、投票机出现所谓‘小故障’,将特朗普的选票改为拜登的选票,延迟投票等等更多问题。” 他接着表示:“因此,克里斯·克雷布斯已经被终止了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局长的职务,立即生效。”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error: